嘉盛官网

半导体行业迎来增长首波!

今日(10月15日),半导海光信息(688041.SH)发布了A股半导体行业首份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体行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94.9亿元,业迎同比增长54.65%;归母净利润为19.61亿元,增长同比增长28.56%。首波

单季度数据显示,半导海光信息在第三季度的体行营业收入为40.26亿元,同比增长69.6%;归母净利润为7.6亿元,业迎同比增长13.04%,增长再创历史新高。首波

海光信息解释业绩增长主要由于与整机厂商及生态伙伴在关键行业的半导深入合作,以及高端处理器产品的体行市场拓展,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业迎市场销售。

除了海光信息外,增长今年三季度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的首波业绩也显现出增长趋势。《科创板日报》整理数据,截至目前,已有7家半导体企业发布了业绩预告,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长川科技的业绩增速尤其突出。报道指出,其在报告期内受益于半导体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客户需求旺盛,产品订单充沛,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上扬,从而推动了利润显著增长。国泰海通证券预计,2025年长川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将超出市场预期。

在这7家公司中,包括泰凌微和炬芯科技在内的5家企业专注于芯片设计。

公告中多家公司提及端侧AI市场的发展对业绩的积极影响:

泰凌微表示,公司端侧AI芯片出货量超出预期,海外市场迅速扩张,推动收入同比增长约30%。

瑞芯微指出,产品RK3588在汽车电子、机器视觉、工业应用及机器人市场的渗透持续加深,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大幅提升。

炬芯科技则表明,端侧AI处理器芯片的市场渗透率显著提高,相关销售收入实现数倍增长。

现如今,大模型与生成式AI正在迅速从云端转向消费终端。方正证券分析指出,随着模型小型化技术的成熟及算力、存储、连接硬件的不断升级,AI终端的爆发即将到来。尽管国内厂商在AI手机和AIPC等主流端侧算力芯片领域起步较晚,但在端侧AIoT算力、存储技术及无线连接芯片方面具备很大潜力,有望实现赶超。

中信证券展望下半年及明年,认为消费电子的旺季与端侧AI新品的集中发布,将推动电子行业的基本面向好,加上创新升级和国产替代带来的多重利好,行业周期有望持续上行,整体配置价值明显提升。

在投资方面,中信证券强调,当前海外先进制造和封装代工产能紧缺,国产算力产业链仍在追赶中,关键环节处于"强需求、弱供给"状态。尽管传统半导体国产化已有一定基础,先进制程、存储、封装、核心设备材料及EDA软件的国产化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因此建议关注人工智能需求增长及国产化进度。

本文转载自“科创板日报”,作者:张真;XM外汇官网编辑:冯秋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