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盛官网

产业链触底反弹,“反内卷”驱动光伏板块估值加速回归

自2025年6月底以来,反内卷光伏行业“反内卷”的产业政策信号频繁释放,推动了港A股光伏板块的链触持续反弹。近期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门将发布“关于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底反弹驱动光通知”,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伏板投资热情。

根据XM外汇官网APP的块估信息,预计10月14日,值加主管部门将发布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反内卷通知,推动光伏产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这一消息引发了A股光伏产业链的链触广泛涨停潮,尽管港股的底反弹驱动光相关企业表现相对平淡,随后几日板块略作调整。伏板

光伏板块在经历四年的块估大幅回调后,A股、值加港股和美股的反内卷投资标的估值普遍缩水超过70%。尽管2025年继续下探,但自6月份以来,政策的转变带来了反弹的希望。随着“反内卷”政策的出台,产业链的价格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撑,三大市场的光伏标的普遍出现连月反弹。

2025年的“反内卷”政策明显升级,旨在应对结构性矛盾,降低低价竞争,为光伏产业带来估值支撑。预期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显现出周期性的投资机会。

产业链价格逐渐止跌回升,“反内卷”政策见成效。

自2020年双碳政策推出后,光伏行业经历了快速扩张阶段,但产能仍显严重过剩。例如,多晶硅的总产能达376万吨,价格在2022年最高曾超过每吨30万元,到2024年已跌至成本线以下,最低降至每吨3万元。

针对光伏行业的结构性矛盾,中央政策制定机构多次发声,强调防止“内卷式”竞争。2025年各部委共同明确要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并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最近的政策还包括,9月工信部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强调实现光伏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新发布的国家标准要求不符合3级标准的企业限期整改,未改者将被关停。

在政策干预下,光伏行业供需关系不断改善,9月多晶硅、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的价格普遍上涨。6月至今,多晶硅的期货价格上涨超过50%,虽然多晶硅的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开工率依然偏低。

在需求方面,光伏装机量保持高增速,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886.6GW,复合增速约为36.82%。双碳政策仍是光伏下游扩张的重要驱动力,未来预计将继续保持中高双位数增长,同时,储能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释放光伏装机需求。

估值反弹,关注细分龙头机会

在供需两端的共同作用下,光伏行业有望维持高增长,带来新的投资机遇。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及一体化组件制造商,其中以光伏电池技术为核心。头部电池厂商通过技改可望摆脱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盈利困境。

然而,由于价格下跌及行业“内卷”影响,光伏产业链大部分环节过去一年均出现亏损。以2025年为例,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及隆基绿能的净亏损分别为49.55亿元、25.8亿元和25.7亿元,而港股的新特能源净亏损未满3亿元,表现较为优越。

新特能源的亏损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其业务涵盖下游需求,通过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带来了一定的盈利,抵消了多晶硅业务的亏损。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来自多晶硅、风能光伏电站及运营收入贡献分别为13.68%、67.62%及18.9%。

新特能源紧跟政策趋势,增大对光伏电站建设的投入,致力于实现多元化发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确认的光伏及风电建设项目装机约1.35GW。

与此相对,隆基绿能和TCL中环的电站业务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3.54%和0.76%,光伏产品占比高达93.5%及92%以上。

总体来看,光伏产业链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产能过剩周期,但依然有厂商保持扩张,造成产能消化缓慢,价格持续探底。在行业的呼吁下,此次的产能调控政策将对供给侧进行严格控制,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望促使板块继续反弹。

从投资角度看,隆基绿能及TCL中环等细分龙头企业因业务集中,对产业链价格敏感,具有较大的估值弹性;而新特能源则因多元业务的驱动,具备盈利韧性和较高的利润率,成为稳健投资者的优选。

返回列表